最新动态  
“谈邹韬奋先生的交游与屐痕”——纪念韬奋先生讲座昨在上图举行(2017年7月24日)
    1944年7月24日,韬奋先生于上海不幸病逝,享年49岁。为缅怀这位杰出的记者和出版人,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图书馆共同主办的“民国知名媒体人的日常:谈邹韬奋先生的交游与屐痕”讲座,昨在上海图书馆三楼多功能厅举行,主讲人为《韬奋评传》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挥及《澎湃新闻·上海书评》执行主编郑诗亮。
    陈挥教授从少年韬奋说起,首先介绍了韬奋的求学经历和成长过程,然后细数了韬奋一生与徐伯昕、胡愈之、毕云程、胡适、鲁迅、金仲华、周恩来、宋庆龄、陈毅的交往,重温了韬奋先生在出版界、文化界、政界的交游往事,以及韬奋办刊著书的经历。
    陈挥教授说,韬奋先生能把《生活》周刊从2800份的发行量提高到15.5万份,是因为他既注重刊物的趣味性,又使刊物内容符合大多数读者利益,满足大多数读者需求,不畏强权,也不受利诱,注重刊物的报格和编者的主权,坚持大众立场。韬奋先生一生留下了800万字,14卷《韬奋全集》,其中抗战时期部分是研究中国抗战史的宝库,从韬奋的文字可以看出他的爱国主义热情。另外他在生命最后撰写的《患难余生记》和记录在苏联、美国考察的《萍踪寄语》《萍踪忆语》也值得推荐。
    郑诗亮主编说,我所认识的韬奋先生始终是一个文人,一个思想者,保持着一颗想把最美好的、最真实的文化传达给大众的赤子之心。他给我的印象是正直、渊博、儒雅,但又讲究情趣,风度翩翩,代表了中国文化人非常好的一面。
    陈教授与郑主编以对谈的形式,带领听众走近韬奋先生及他的朋友圈,将韬奋先生在文字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活动现场同时在凤凰网进行了直播。
返回最新动态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5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