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世界书局史料研究座谈会今在沪举行(2017年9月21日)
    由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上海市出版协会、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筹)联合主办的世界书局史料研究座谈会,于今日下午在上海市政协江海厅举行。来自上海文史界、学术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围绕世界书局以及上海出版史料的征集和研究展开了研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筹)编印了馆刊《世界书局文献史料汇编》,共收集文献史料及研究文章31篇计25万余字。 
    上海是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发祥地和出版中心。民国时期有出版社或书局300余家,出版的图书、杂志数量众多,对近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实业产生过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世界书局由沈知方先生创立于1917年,1956年大部并入公私合营,部分迁往台北经营。
    上海市政协文史委常务副主任祝君波主持座谈会。座谈会上,上海复旦大学教授邹振环、上海图书馆研究员黄显功、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吕健以及来自海外的出版史专家刘冰先生、沈知方先生的孙子沈柏宏先生发言,结合各自研究披露了相关史料,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言者认为世界书局以及出版家沈知方的出版理念和经营之道,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对当今出版业仍有借鉴意义。
    世界书局在上世纪20年代,曾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并称为当时全国教材出版的三大出版机构。30年代,跃升中国的“四大书局”之一称雄一时。50年代登记世界书局出版物,证实其除杂志以外,共出版图书5500余种。涉及门类齐全,品种丰富。从当时的书目可见,除创始初期出版过的鸳鸯蝴蝶派和猎奇读物以外,其主体出版以教科书、大众读物、学术专著以及实用类工具书为主,在跟随时代潮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传承中华文明以及启迪民智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尤其在辛亥革命时期出版进步书刊、抗日战争时期出版抗战读物,显示了书局的出版定力。在学术出版上,1928—1933年五年间出版过风靡一时的《ABC丛书》154种(164册),影响很大。
    发言者认为,讲到世界书局必然要提到其创始人沈知方。近年我国已有正式出版物将其列入民国时期十大出版家。很多官方的出版志、辞典都有条目给他以应有的肯定。沈知方确有商人的性格,但作为一位出版者,曾于1900年加盟商务印书馆并受到夏瑞芳先生的赏识和重用,辛亥革命前后与商务的同事陆费逵一起在中华书局起过重要作用,1917年又脱离中华独自创办世界书局。他以一己之身,历中国历史上三大书局,确是一位奇人。沈知方是一位复杂、多元的历史人物,他有商人的局限,但又有文化眼光。在日本统治上海时期,敌伪政府多次以利相诱,甚至在世界书局发行所内引爆定时炸弹,致一死一伤。但世界书局领导人及沈氏立场坚定,不为所动,保持了民族气节。沈知方此时重病在身,立下遗嘱“近遭国难,不为利诱,不为威胁”,命其后人不得与日伪妥协。 
    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年轻的出版人已不知世界书局这段历史。与会者注意到,在上世纪60年代,市政协等有关机构出于“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目的,曾组织过对世界书局史料的撰写,参与者有世界书局的亲历者朱联保、朱翊新、刘廷枚、胡山源、程小青、邱仲和、刘季康、张弘任、郑蔚文、翁稚棠、易嘉炎等人。改革开放以后,出版家吉少甫、刘冰等人也写过翔实的介绍文章。有关世界书局的介绍还见诸于图书和报刊。大家认为这对保存历史文献、促进研究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这些研究成果,站在民族出版事业的高度认识世界书局,也使之更为客观、更有启示作用。
    专家发言指出:上海是近代出版的中心,曾创造过很多的经验和辉煌,今年是商务印书馆创始120年,中华书局创始105年,世界书局创始100年。进入新世纪,上海的出版面临机遇和挑战,出版人仍要树立信心,富有文化担当,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开拓创新,再续锦绣文章。
    上海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马建勋在讲话中强调,纪念世界书局百年是对我们民族现代出版业源头的一次深情回望,是对出版业繁荣发展的生态环境的深入探究。今天我们研究世界书局等百年老店的经历和经验,就是要从中汲取智慧,以资当下。 
    今天上海的出版业正在经历浴火重生、涅槃发展的考验。专业的力量和民间的力量,传统的方式和数字的方式,正在深刻重组、重构着我们的出版文化。这样的当口,我们回望百年,看我们的先辈是怎样一路走来,应该获益非浅。先辈们为文化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追思和汲取。回望百年,是我们对文化担当的深切呼唤,更高的期盼!回望百年,也是我们对上海出版业再振雄风的深刻期待。要重视出版人才的培养和发挥,要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只有众智众筹才能有文化出版的高地,才能有文化出版的高原,高原之上才能有高峰。
返回最新动态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5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