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国家公祭日 | 历史不会忘却 志士永被铭记(2018年12月13日)
    今天是第5个国家公祭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深切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抗日战争中蒙难故去的人们。在国家危亡、山河破碎的岁月中,无数革命志士前赴后继、向死而生。牢记这一天,是为了铭记在苦难中他们的牺牲与付出,感恩现世的安稳和平。
    在首批国家公祭日公祭烈士名单中,邹韬奋是唯一的一位新闻出版界人士。他在历史洪流的裹挟之下,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仰,以笔为枪,为民族解放呐喊,为人民民主呼号,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是大众抗战的号角
    在那个通讯不发达,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的年代,韬奋先生坚持办报,始终站在民众的立场,为大众发声。“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他仅用五天就创办了《抗战》三日刊。次年7月,又与柳湜主编的《全民》周刊合并为《全民抗战》。不仅如此,韬奋还领导生活书店员工,出版了大量宣传抗战的书刊,很多年轻人就是在这些出版物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我们的信念与认识,在《抗战》《全民》上已有明确的表现......一是巩固全国团结,提高民族意识,灌输抗战知识,传达、解释政府的国策,剖析国内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国际之情势,为教育宣传的任务。另一是以使政府经常听到人民的声音,民间的疾苦,动员的状况,行政的优劣,使政府在领导抗战、实施庶政上得到一种参考,为我们政治的任务。
——邹韬奋
 
    《大众生活》第一卷第六期的封面是清华大学学生陆璀在 “一二·九”学生运动中演讲。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他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日
    韬奋先生不仅奋斗在新闻出版第一线,在舆论上宣传抗日,唤醒人民大众联合起来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而且,他也从实际需求出发,出资出物支援抗日行动。
 
    马占山将军在黑龙江抗日卫国,韬奋立即号召全国同胞捐款,由生活周刊社收转的捐款有12万元之多。
 
    除了络绎不绝的汇款,许多上海群众自发捐款,将周刊社的门前挤得水泄不通。尤其是工人、人力车夫等自身生活也极其困难的人,仍旧把自己省下来的几毛钱投入捐助。
 
    1932年,“一·二八”事变在上海爆发,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奋死抵抗,血染上海滩。生活周刊社向社会发起为抗日将士征募军需品和慰劳品。同时,在沪西借青年会中学的校舍建立了“生活伤兵医院”,专门救助受伤的将士。韬奋还亲自跑到医院里向这些国之英雄致敬,《生活》周刊为此还出了号外和临时增刊。一经读者阅读,打到周刊社询问伤员情况的电话日夜不断。
 
    此外,韬奋还以“一个平凡记者的姿态”,记录下自己亲身经历,写成著作《抗战以来》。“意在以光明磊落的公开言论,唤起国人对于政治改革的认识和努力”,留下了客观的观察记录和独到的评论总结。
 
他坚信黑暗过后是光明
    1936年5月,沈钧儒、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但11月23日凌晨,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史良、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七位救国会的领导人被以“危害民国”罪在上海逮捕,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七君子事件”。事件发生后,全国各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营救运动。 

“七君子”被释放后,韬奋先生的题字
左侧:个人没有胜利 只有民族解放是真正的胜利
右侧:团结御侮
    香港沦陷后,韬奋先生曾到苏北解放区参观访问。1943年,他写了文章《对国事的呼吁》,言语带着无尽的遗憾和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许。
 
《对国事的呼吁》
    我自愧能力薄弱,贡献微少,二十年来追随诸先进,努力于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竭尽愚钝,全力以赴。虽颠沛流离,艰苦危难,甘之如饴。此次在敌后视察研究,目击人民的伟大斗争,使我更看到新中国光明的未来。我正增加百倍的勇气和信心,奋勉自励,为我伟大祖国与伟大人民继续奋斗。但三四年来由于环境的压迫,我的行动不能自由,最近更不幸卧病经年,呻吟床褥,不得不暂时停止我廿余年来几于日不停挥,用笔管为民族解放、人民自由及进步文化事业呼喊倡导的工作。我个人的安危早置度外,但我心怀祖国,惓念同胞,苦思焦虑,中夜彷徨,心所谓危,不敢不告。故强支病体,以最沉痛迫切的心情,提出几个当前最严重的问题,对海内外同胞作最诚挚恳切的呼吁,希望共同奋起,各尽所能,挽此危机,保卫祖国。   
民国卅二年十月廿三日写于病榻
韬奋
    1944年7月24日,韬奋先生因病离世。但正如周恩来所说:“在他的笔底,培育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促成了现在中国人民的胜利。”
返回最新动态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5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