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海上寻根︱“老三联”后人“回家”(2019年10月18日)
 
    昨天上午,“海上寻根”捐赠仪式暨“老三联”后人座谈会在光大会展中心会议室举行。此次“海上寻根”是一场暖心的回家之旅,由吉少甫女儿吉晓蓉精心策划,戈宝权外甥孙戈、徐伯昕外孙女徐虹、吉少甫外孙女姚洁等“老三联”后人与我馆共同筹办。从国外及全国各地赶来参加活动的“老三联”后人还有黄洛峰女儿黄燕生,周巍峙儿子周七月,艾寒松儿子艾岁翰,杜重远女儿杜毅,王仰晨儿子王小平,袁信之子女袁国新、袁仄、袁国平,陈敏之女儿陈小嫣,仲秋元女儿仲江,刘逊夫女儿刘兆惠,李志国女儿李小林,郑易理女儿郑珑,黄宝珣女儿黄明,唐泽霖女儿唐小军,艾思奇儿媳铁大力,汤季宏儿子汤小淇,何步云儿子何其康、女儿何其明,吉少甫儿子吉重安。莅临活动的嘉宾还有上海三联书店总编辑黄韬以及上海韬奋纪念馆副馆长赵书雷、上官消波、王晨。
 
    座谈会伊始,我馆副馆长赵书雷在发言致辞中多次提到:韬奋纪念馆的建立与发展和“老三联人”密不可分,他亲切地将这次活动称之为“回家”。近年来,一些“老三联人”陆续离开,但“老三联”后人们依旧关心、关注着纪念馆的发展,纷纷将记录着父辈足迹的老照片、手稿、档案资料等史料陆续捐赠我馆。今天,又有前辈的珍藏被珍而重之地交付我馆。“老三联人”始终守护着纪念馆这个共同的“家”。
 

珍贵藏品忆先辈事迹
 
黄燕生捐赠父亲使用过的藤箱
 
    黄洛峰是读书生活出版社创办人之一。1922年,13岁的黄洛峰一个人带着这个藤箱离开家乡鹤庆,跟着素不相识的马帮,翻山越岭,徒步走到昆明求学。路上走了半个多月,始终跟随的就是这个小箱子。后来,这个小箱子陪伴着他走南闯北,从昆明到上海,又从上海到重庆再到香港,最后到了北京,经历了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箱子上的H,是黄洛峰姓氏的缩写。这个箱子寄托着黄洛峰对家乡深深的怀念。
 
艾岁翰捐赠《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
 
“新生事件”两位主角的后代杜重远女儿杜毅(左)与艾寒松之子艾岁翰合影
    艾寒松于1931年春进入韬奋主持的《生活》周刊担任总务工作,自此成为韬奋的左右手。1933年7月,杜重远创办《新生》周刊,艾寒松担任编辑。1935年,以易水笔名在《新生》周刊发表《闲话皇帝》一文,因内容涉及日本天皇,引发“新生事件”,艾寒松本人被迫流亡国外,主编杜重远被捕入狱。在今天的会上,艾寒松后人与杜重远后人首次相见。
 
    50年代后,艾寒松长期在党的宣传教育部门工作,深感党的建设很需要通俗系统的党章学习教材。1952年6月,《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第一版由中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之后该书又多次再版,先后由江西、湖北、上海等13家出版社印刷31次,前后有7个版本,还有藏文、朝鲜文版本,共发行1000余万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行量最大的党课教材之一。该书在特殊时期曾遭受过不平待遇,在1979年得到平反。《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见证了艾寒松人生的起伏,也是他作为一位优秀的党的理论工作者的见证。
 
孙戈捐赠《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初版本
 
戈宝权外甥孙戈为本次活动特意收集了初版本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并赠予我馆。
 
袁国新、袁仄、袁国平捐赠信件、纪念馆馆史资料等
 
    袁信之1935年考入上海生活书店,任《学习》半月刊编辑,长期受到韬奋先生熏陶。1940年与上海的生活、读书、新知书店派出人员一起在苏北发展根据地文化事业,创建当地唯一的书店—— 大众书店。1943年后调入隐蔽战线工作多年。1949年调入上海公安局社会处工作。
    从1956年筹建韬奋纪念馆起,袁信之就担任了重要工作,后长期任纪念馆副馆长。老馆长生前整理了不少韬奋纪念馆馆史资料,其中有《邹韬奋》电视剧剧本,与老三联人范用、胡愈之、许觉民、张仲实等的往来信件,以及其他日常工作档案。在今天的会上,袁信之子女整理了其中的不少资料捐赠我馆。
 
仲秋元捐赠《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纪念刊》和《生活日记》
 
    仲秋元在1938年4月考入汉口生活书店任会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在北平三联总管理处负责秘书处、出版部、发行部工作。1951年到出版总署工作,后从文化部副部长任上离休。离休后参与编撰了《生活书店史稿》,主编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文献史料集》(上下册)、《文化部工作记事》等。
    今天,由仲秋元女儿仲江代为捐赠了《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纪念刊》、1949年香港生活书店印发的《生活日记》,以及仲秋元在撰写生活书店史料时从中央档案馆复制的生活书店的档案。1950年9月15日至27日,北京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从会刊最后的名单中可以看到众多三联书店出版人的名字,他们都是新中国出版业的中坚力量。
 
唐小军捐赠南下接收时军管会袖章等
 
    唐泽霖于1942年加入桂林新知书店的秦记西南印刷厂。抗战时期曾在广东连县、广西八步开办兄弟图书公司任经理。抗战胜利后,入上海新知书店。1946年任香港新知书店经理。上海解放前,曾与吉少甫一起将七本毛泽东著作单行本纸型冒险带进上海秘密印刷。1949年奉命在上海接收国民党印刷厂,曾任上海新华印刷厂厂长。1957年1月奉命赴香港任商务印书馆总稽核,负责香港出版界的领导工作,任中共港澳工委宣传委员。
 
陈小嫣捐赠父亲手稿及书信
 
    陈敏之1934年至1935年先后在上海生活书店、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厂当练习生。1939年担任广西宜山新知书店负责人。后主要在上海市政建设系统工作。1959年,陈敏之与韬奋夫人沈粹缜成为邻居。他曾受沈粹缜之托,计划为她写一个小传,并对她进行了多次采访。后来虽然因为身体原因未能继续,但留下不少手稿。此外,本次捐赠中还有与“老三联人”曹健飞、王益、欧阳文彬等人的通信。
 
我馆向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
 
回家之路话旧日旧事
    这次“老三联”后人的聚会来了很多老朋友,还有不少新朋友。座谈会上,大家一同研讨了自己编印的供研究交流的史料,表示要为丰富三联书店店史尽心尽力多做贡献。
    会议结束后,“老三联”后人们前往纪念馆参观,当看到与自己家人息息相关的文字、展品时,他们不禁回忆起往昔的点滴,想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些新闻出版前辈是如何艰难周旋,不惧危难充当着民族解放的号角,又遭受过怎样的苦楚,便不禁肃然起敬。艾寒松之子艾岁翰还在现场,用不间断的一笔题写了“韬奋精神永存”,寓意着韬奋精神在新时代继续传承、长久流传。
 
 
 
 
返回最新动态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5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