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三联书店九十周年 | 纪念座谈会(2022年12月13日)

为纪念生活书店及与生活书店一脉相承的三联书店成立90周年,昨日,由上海韬奋纪念馆、上海市出版协会、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韬奋基金会上海办事处、生活·读书·新知上海联谊会、上海三联书店有限公司、生活·读书·新知(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的三联书店9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三十余位来自出版、发行、教育行业的嘉宾和韬奋出版奖获得者、“老三联”后人代表欢聚一堂,忆前辈,话店史,叙传承,共同纪念这座坚强的文化堡垒90年风雨历程,不断续写出版界一个又一个传奇。

致辞发言摘要

韬奋基金会上海办事处主任曹俊德宣读了韬奋女儿邹嘉骊的致辞:“生活书店从一开始就受到周恩来以及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重视、关怀和直接领导,成为党在国统区进步文化的坚强堡垒。韬奋热爱党,信服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对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有很深的感情。他曾说他的一切工作和行动都是在党和恩来同志的指示下进行的。直至病危时刻,韬奋依然请求党中央严格审查他的一生,追认入党。遗言传到延安后,党中央十分重视,立即在致家属的唁电中批准追认他入党,并称他为‘吾党的光荣’。我有幸见证了生活书店一步步发展壮大,直至合并成为三联书店,到现在继续以‘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服务广大读者,相信韬奋和出版界的前辈都会感到欣慰。”

上海三联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逸凌在发言中说:“三联书店是我国著名的出版品牌,从当年的‘红色出版中心’到今天的‘学术出版重镇’,始终在中国人读书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三联书店最鲜明的特色,三联同仁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始终坚定不移地坚守理想、探索真理、追求光明,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三联人有激情、有理想,有‘力谋改造社会’的高远情怀,有在时代洪流中激流勇进的进取之心。上海三联书店作为三联品牌的共同继承者,自1986年复社以来,始终以‘真诚生活、认真读书、追求新知’为宗旨,高举学术出版大旗,出版中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高品位文化读物,并积极探索实体书店发展,在全国多地先后开设11家书店和近百家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场景,为推行书香社会、为全民阅读贡献了一份社会责任。在新征程中,我们要以90周年为契机,创新体制机制,秉持三联精神,不断推出精品出版物,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新的力量。”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江龙认为:“韬奋纪念馆近年来做了卓有成效的史料整理和文化出版工作,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员工去参观学习,了解我们从哪里来,也在思索前进的方向。上海三联、沪港三联和我们即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伙伴,更是在业务上合作互助、紧密协作的战友。”

今年三联书店迎来了90岁的生日,北京三联书店策划安排了系列店庆活动。线上借助新媒体渠道呈现三联书店90年历程,介绍三联书店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书籍;新知大会、三联学术论坛、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等平台或栏目也以各种方式传播理念、传播文化、传播新知,庆祝三联书店90周年。线下,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举办‘见证·三联书店90周年展览’。同时,三联书店图书营销中心在全国100个城市中心书城设立了三联书店90周年店庆图书展览专场,并举行作者、员工、读者系列座谈会和研讨会。

“通过系列纪念活动,我们一起回首过去,着眼当下,展望未来,三联的90年,有历史,有沉淀,有情怀,同时它也是一位‘90后’,正在展示着青春与活力。让我们共同努力,竭诚为读者服务,继续为‘三联’品牌增辉。”

1990年,上海图书公司、上海三联书店、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沪港合资的书店。开业之初,就以经销港版图书和四项特色服务:开架售书、站立服务、使用条形码售书和开设夜市售书而被读者津津乐道,名噪一时。

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剑俊在发言中说到:“我们始终秉持的店训就是韬奋先生提出的‘竭诚为读者服务’。竭诚为读者服务就是‘尽我们的全力去做,以最诚恳的心情做去’‘一点不肯马虎,一点不肯延搁,一点不怕麻烦’。在传统书店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的时候,我们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不仅每年在书店举行30场左右的大小读书活动,还为不同地区读者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三联书店成立90周年,缅怀先烈,重温三联精神,也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发扬韬奋先生‘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店训,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展现坚守的定力和初心,与时俱进,使之在新时代更加发扬光大,并且要代代延续。”

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销售中心副总经理赵锋提出:“今天召开的座谈会让我们得以温故知新,探索国难危亡时以韬奋为代表的一批爱国新闻出版人是如何不顾自己安危,坚定信念,做好书店品牌的。作为党的宣传阵地,也给予我们新华书店以启示,如何发挥好文化阵地的作用,以更好的作品和服务面向读者。总结而言,要做到‘三个用’。一是用心,凡事就怕认真两字。90年来,三联书店始终践行‘竭诚为读者服务’精神,长久做好一件事是很不容易的。二是用情。书店人要始终保持热情、保有温度,结合实际工作,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多思考怎么增进交流,如何优质服务。三是用力。时不待我,面对新形势,书店要考虑使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丰富店内外活动。紧跟市场变化、紧贴读者需求,融合各店资源,加强社店合作,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广阔的精神食粮。”

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认为,三联书店是出版界的一面旗帜,更是人文社科、学术图书出版的高地,也是出版人仰望的出版丰碑。自邹韬奋先生在1932年创立生活书店即三联书店的前身起,三联书店就一直以坚守学术品格,追求爱国进步,竭诚为读者服务,传播先进文化为己任。

“三联书店出版既有优良传统,又能与时俱进,关键是有像范用、董秀玉这样一批行业翘楚的三联人带领专业的编辑人才,才能做好书、出好书。我们也希望每一位从业者能够在韬奋精神的感召下,成为专业能力强,能思考、能担事的出版人,并像三联书店一样,追求昌明文化,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和读者,努力建设学术文化的高地,深化融合出版,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大业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黄彬在发言中指出,提到三联书店就离不开生活书店,提到生活书店则绕不开《生活》周刊。自192610月,韬奋先生接手主编《生活》周刊起,其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三个显著的特征。

其一,突出独立性,成为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1931年,《生活》周刊双十特刊发行量达到了创记录的15.5万份,这个发行数字与当时全国最大的日报《申报》和《新闻报》的发行量不相上下。正如韬奋所述:《生活》周刊已转变为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

其二,突出思想性,创造时代生活的出版奇迹。出版奇迹的获得,靠的是韬奋先生对杂志的创新改革,靠的是作为优秀新闻人的素养,靠的是有价值、有趣味的栏目,靠的是对先进文化教育传播的执着。

其三,突出文化本位,形成出版工作的进步力量。重视文化本位、学术品格,特别注重出版工作对读者的引领与影响,是以韬奋先生为引领的生活书店领导集体一贯的宗旨。做到了出版“大众化”,让人们都能“看懂”。为此生活书店在各类出版物的编辑方针上就有意识地按初、中级划分,在学术出版上极力影响大多数人。

生活·读书·新知上海联谊会成员、韬奋纪念馆老馆长袁信之之子袁仄认为:“作为老三联后人,虽然我们并不一定从事着新闻出版相关行业,但是我们继承父辈精神,继续在出版事业中做出一点贡献。在国家积贫积弱,愚昧不知之时,以韬奋为代表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希望以出版和教育唤醒民众,启迪民智,因为他们的贡献,使得中国民族的文化素养提高,整体的文化水平也得到了提升。进入新世纪,新媒体的出现,让传统书店有了一定的没落,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总体依然欣欣向荣。由此可见,无论是书店还是纸媒,依然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介。

对此,他也提出了一点小建议。一是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三联书店能够始终获得读者的爱戴,就是以此为基础的。二是我们不能局限于现在已有的成绩,要考虑如何用更新颖的方式,让年轻一代能够有兴趣也有意识地去了解创办书店的艰辛和智慧。

生活·读书·新知上海联谊会成员、著名翻译家戈宝权外甥孙戈发言:他的家族中先后有多位与“三联”有着不解之缘,尤以叔公戈公振、二舅戈宝权最为代表者。1925年,戈公振与韬奋相识,并由武昌同船回沪,船上一路畅谈了对新闻出版的认识,进而成为知己。戈公振对《生活》周刊、生活书店都很支持,亲自主编和排版了《生活》双十特刊。戈公振逝世后,韬奋还连日奋战将他1932年后发表的文章和通讯,编成《从东北到庶联》一书出版,并撰写了前言,还印刷戈公振葬礼特别纪念版分发葬礼参加者。

这种深厚的友情还延续到戈公振的侄子戈宝权的身上,他与韬奋是感情深厚的挚友。当年,戈宝权从海参崴到莫斯科的火车上,随身携带了韬奋所著的《革命文豪高尔基》一书,这成为了他高尔基研究的基础,也是戈宝权从莫斯科带回来韬奋致高尔基英文信的复制件。1986年,上海三联书店重印此书,戈宝权撰写了长篇卷首语,见证了彼此情真意切的友谊。

上海中版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佩英提到了她与韬奋先生的渊源。2016年正值韬奋先生120周年诞辰,为了更好地传承其进步出版传统和精神,她曾邀请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先生选编出版了韬奋先生的两本精选集,一本是《生活与我》,另一本则是《转到光明方面去》。刘佩英自认这是她职业生涯中为数不多值得自豪的一笔。即使现在读来,这些文章所反映的文化理想、经营理念等仍值得新闻出版人学习与继承。更重要的是,如何招揽人才,如何用好人才,形成一个怎样的严肃团结活泼的企业文化,韬奋先生在80年前就有了很好的实践和理念。他用最高的稿酬吸引好稿子,用最公正的态度录用员工,用最温情的态度对待同仁,并指出赚钱都是为了事业的发展。这等气节和原则正是现在从事网络信息、媒体,文化事业从业人员所应当坚守的。

上海韬奋纪念馆馆长赵书雷用三个词总结了他的感想。

首先是“感谢”。韬奋纪念馆是在“老三联人”的关心和推动下成立的,近年来,纪念馆一直坚持运用各种方式传承韬奋精神。不仅举办了韬奋学术研讨会,出版论文集,推动韬奋及生活书店的相关研究,而且还每年举办大型展览和多场巡展。同时,和《少年文艺》合作举办的“韬奋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作文大赛也已经走过了11年的历程。

其次是“纪念”。值此生活书店成立90周年之际,《生活书店会议记录》五册终于全部出齐,在其中,我们看到了生活书店同仁是如何在重重困难之中,坚守出版事业的。而这也联系到了最后一个关键词“精神”。韬奋总结过生活书店的八大精神(坚定、虚心、公正、负责、刻苦、耐劳、服务精神、同志爱),在国难之际,新闻出版人抱着教育救国的理念,遵循这种精神,未曾停下出版事业的脚步。历史和现实没有分割线,如今的新闻出版人依旧要做好启蒙工作,以出版物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总结发言道:“今天举办的座谈会是为向三联书店成立90周年致敬而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之前举办的展览和书展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证明了继承和弘扬韬奋精神的当下意义。韬奋精神的核心是掌握着相对于大众更多知识的人,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才华和知识、热情与精力,投入到伟大事业中去。邹韬奋之所以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是由于他个人的勤奋工作,无私地把自己奉献给革命进步事业,也是由于他专注新闻出版,而这个工作本身又具有特殊社会影响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出版也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方面,我们党领导的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可以而且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要以邹韬奋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不懈奋斗,努力为推动出版的高质量发展,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贡献。”

上海韬奋纪念馆已先后举办了“炮火硝烟里的文化传奇——《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31945)》(排印本)新书发布会、“坚强的文化堡垒——生活书店创建90周年纪念展”和“纪念生活书店创建90周年暨现代上海书业研究”韬奋学术研讨会。为期两周的京沪港三联书店精品图书联展顺利结束,虽然面临疫情防控情况严峻等不利因素,7家实体书店仍亮出了销售1000余册、动销品种200余种、获得读者好评和专家赞许的好成绩。此次座谈会是庆祝生活书店成立九十周年系列活动的最后一场活动,可谓画了上圆满的句号。

返回最新动态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5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