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追忆 | 黄炎培:“呜呼!韬奋”(2023年07月24日)

718日生活周刊社旧址纪念牌在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揭牌,韬奋先生的职业理想也是在职教社起步的,而这离不开职教社的创办人之一、职教社主任黄炎培先生,他堪称韬奋先生的伯乐。

1923年韬奋进入中华职业教育社,担任编辑股股长,并负责编辑《教育与职业》月刊和主编“职业教育丛书”。在编辑工作中,有一件事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黄炎培请韬奋编译《职业智能测验法》,他根据贾伯门博士的《职业测验》的内容和顺序照译,完成了3万多字的稿件,送黄炎培审阅。黄看了不以为然,对韬奋说,“这份稿子还要重新编写……我们编译这本书的时候,不要忘却我们的工作对象——中国的读者。我们要处处考虑到读者的理解力,考虑到读者的心理,考虑到读者的需要,不能仅仅依照原著,按英美人胃口,这样的编法和措辞,未必即合于中国读者的胃口……”因此,韬奋重新考虑,重头写起,结果受到黄炎培称赞,为之作序,编入“职业教育丛书”,交商务印书馆出版。通过这件事,使韬奋领悟了编译工作的基本原则,它不能离开“根”,“根”就是“不要忘却我们的工作对象——中国的读者”,也就是要从中国读者的实际出发。

生活书店的前身——《生活》周刊的刊名“生活”两字就是黄炎培一挥而就的。生活书店成立后,黄炎培也给予了积极支持,并担任了生活书店名誉社员。

79年前的今天,韬奋先生与世长辞。韬奋的去世令黄炎培十分悲痛,在《韬奋逝世一周年哀词》一文中,黄炎培写道:“此一年来,提及君名,辄为哽噎,呜呼韬奋,被君称为知己之我,乃仅仅报君以热泪之双流。”为此,我们选取这篇1945724日载于《新华月报》上的悼念文章,追忆韬奋先生。

 

韬奋逝世一周年哀词

黄炎培

 “呜呼!韬奋,人人为他的理想而奋斗,君之生命遂因奋斗而牺牲。不牺牲于沙场之炮火,乃牺牲于流浪的生活与黑浊的气氛。不是东西南北的奔波,君或未至于病,病亦或未至于死,而君竟以是捐生。

“呜呼!韬奋,君而有知,倘犹忆五年以前之巴州,张家花园之寓楼,一灯如豆,百端悲涕,我欲留君而不得,从此生离死别,一瞑千秋。”

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三百次办事员会。

前排左起:沈信卿(沈恩孚)、黄宝珣、邹韬奋、江问渔、杨卫玉、陶墨卿。

后排左起:邹兹植、秦翰才、黄炎培、赵蔼吴、赵师复、徐伯昕、潘仰尧(1930年)

写至此,我哭了。接下去,

“呜呼!韬奋,只留下一付又香又洁的骸骨,问何年得正首丘?今日者,距君之死,岁星忽焉其一周,君身何往?君魂何归?而我乃飘然为延安之游。犹得见君之名于书店,犹得见君之少子嘉骝。此一年来,提及君名,辄为哽噎,呜呼韬奋,被君称为知己之我,乃仅仅报君以热泪之双流。——

我大哭了。一面还接着写,

——呼天不闻,呼君不应,此寂寞之人生,欲解说其何由。”

韬奋创办和主编的报刊及重要著译

写至此,嘣嘣地在敲门了,我急喊:请隔壁坐三分钟,就来,感慨接下去。

“虽然,死者已矣,凡我后死,忍忘天职之未酬!今日者,暴敌行将就歼,国事亦将就轨,胜利!胜利!民主!民主!君所大声疾呼者,虽不获及见于生前,终得实现于生后,呜呼!韬奋,呜呼!韬奋,死而有知,其又何求。”

一九四五年从延安归来

(原载1945724日《新华月报》)

返回最新动态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5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