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忆韬奋 | 抗战时期的宋庆龄与邹韬奋(2024年01月27日)

今年是韬奋先生逝世80周年

80年来,韬奋先生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闻出版人

他的名字始终不曾被人忘却

为了纪念和学习韬奋

我馆于今年推出“忆韬奋”系列栏目

与您共同回顾韬奋与一众朋友的交往

以及他们眼中的韬奋

 

宋庆龄1893.1.27-1981.5.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二十世纪举世闻名的伟大女性。她和韬奋生长于同一时代,两人都将国家与民族视为己任,很早地萌发了强烈的爱国思想以及改造社会的愿望,“九一八”事变以后,两人又在严酷的阶级斗争事实中,在中国革命实践的教育下,不断发展政治思想,先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实现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共同的革命理想将两人联系起来,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岁月中,他们亲密合作、并肩战斗,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

今天是宋庆龄同志诞辰131周年纪念日,也是“忆韬奋”专栏首次与大家见面,我馆特选上海交通大学陈挥教授所作的《抗战时期的宋庆龄与邹韬奋》一文,与您一起追忆那危机四伏的抗战岁月中,宋庆龄和邹韬奋是如何并肩战斗的。

 

抗战时期的宋庆龄与邹韬奋

PART.01

19321217日,宋庆龄与蔡元培、杨杏佛、黎照寰、林语堂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月30日,蔡元培在上海华安合群人寿保险公司大楼(现金门大酒店)主持记者招待会,宣告由宋庆龄任主席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正式成立。邹韬奋应邀出席,后毅然加入,担任了同盟临时全国执行委员会的委员,并积极参与了同盟的各项活动。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开会的场景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宋庆龄的领导下,做了大量细致、切实有效的工作,特别是营救了一些被国民党非法逮捕的共产党员、反蒋爱国民主人士,发挥了一个公开的、合法的群众团体在白色恐怖下所能发挥的最大作用,因此被蒋介石视为眼中钉。他派遣大批特务监视宋庆龄、邹韬奋等同盟成员的行动,破坏同盟的活动,而且还策划种种阴谋企图暗杀宋庆龄。但慑于宋庆龄在海内外的崇高威望,不敢遽然下手,只好下令于1933618日暗杀了同盟总干事杨杏佛,妄图以此达到“杀杨儆宋”的目的。

宋庆龄获悉杨杏佛被刺噩耗后,立即发表声明,她坚定地表示,杨铨虽然被残酷地杀害了,“但是,我们非但没有被压倒,杨铨为同情自由所付出的代价反而使我们更坚决地斗争下去,再接再厉,直到我们达到我们应达到的目的。”

620日,杨杏佛遗体在万国殡仪馆入殓。当时国民党特务曾扬言,要在这一天暗杀其他“同盟”成员,但这并没有吓倒革命者。宋庆龄、鲁迅、邹韬奋等尽管都被列入黑名单,但仍冒着很大危险,前往特务严密监视的殡仪馆吊唁。邹韬奋认为,杨杏佛“为保障民权努力,为保障民权运动而牺牲了他自己的生命,就这一点说,他的死是值得永远纪念的”。

杨杏佛在万国殡仪馆入殓

 

PART.02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又伸向了华北。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创刊,首先举起了鲜明的抗日救国旗帜。各界爱国人士也都纷纷行动起来,在上海、北平、南京等地先后成立了救国会。救国运动以燎原之势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

《大众生活》创刊号

1936531日至61日,在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章乃器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召开了成立大会,选举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邹韬奋等四十余人为执行委员,沈钧儒、章乃器等十人为常务委员。715日,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发表了《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一文,更是明确表示,赞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救国会这一代表全国大多数人民意志和要求的呼声,引起了国内各界人士的重大反响,特别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赞同。

《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

国民党自己不抗日,也不许人民抗日。救国运动一开始就遭到他们的摧残。他们先威胁利诱,后竟然于1122日晚上逮捕了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和史良等7位救国会领袖,造成了轰动中外的“七君子事件”,从而激起了人民的极大义愤。全国各界人士纷纷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抗议,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营救运动。宋庆龄以救国会执行委员的名义发表声明,抗议这种违法的逮捕:“救国会的七位领袖已经被捕了,可是我们中国还有四万万人民,他们的爱国义愤是压迫不了的。让日本军阀们当心些罢!他们虽可以指使七位领袖的被捕,但还有全中国的四万万人民在这里哩!”她还和何香凝等16人发起了救国入狱运动,要求政府“立即把沈钧儒等七位先生释放”。如果“沈先生等一天不释放”,“愿意永远陪沈先生等坐牢”。她在《救国入狱运动宣言》中强调,“中国人决不是贪生怕死的懦夫,爱国的中国人决不只是沈先生等七个,而有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心不死,中国永不会亡!”193775日,宋庆龄扶病偕同胡愈之等12人,由上海乘火车去苏州向江苏高等法院投案。几经交涉,检察官勉强表示可以对宋等人侦查,宋庆龄等人才决定返沪补递证据,再听候传押。宋庆龄等人还在狱中看望了沈钧儒、邹韬奋等人,对他们表示了亲切的慰问。直至晚上九时多,宋庆龄才乘火车回上海。翌日,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联名写信给宋庆龄,表示对斗争的最后胜利充满信心,以感谢宋庆龄的关怀。

由于宋庆龄等人的积极营救,沈钧儒、邹韬奋等人坚强不屈的斗争和全国人民的大力声援,由于“七·七”事变后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国民党政府不得不于731日将“七君子”交保释放。

1937年,七君子出狱前合影(左起:王造时、史良、章乃器、沈钧儒、沙千里、李公朴、邹韬奋)

 

PART.03

上海沦陷后,邹韬奋先后在武汉、重庆从事抗战宣传工作。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顽固派不但对共产党实行军事进攻和政治压迫,也对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肆行高压政策,邹韬奋办的生活书店都被封闭,他主编的《全民抗战》被迫停刊,他的活动也受到特务的严密监视。1941224日,邹韬奋愤而辞去了国民参政员一职,并于次日凌晨离渝,准备到香港去从事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全民抗战》

邹韬奋辞去国民参政员一职辞呈

到达香港后,邹韬奋积极参加了宋庆龄发起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担任“保盟”执行委员,并为《新闻通讯》撰稿。韬奋夫人沈粹缜在追念宋庆龄时说:“一天,韬奋从庆龄同志家开会回来,对我说:‘孙夫人募捐来大批救济物资,准备送往解放区,需要请几个人去帮忙整理。她让你也去,你去吧!’我欣然同意。就这样,我和廖梦醒、倪斐君等一起参加了整理工作。记得那天我遵照嘱咐,到了香港湾仔的一个仓库里。庆龄同志亲切和我们握手,随后像谈家常一样提出了要求,她说解放区缺医少药,这些募捐来的物资有衣服、日用品、医疗器械、药品、奶粉罐头,品种很多,请你们帮助分类整理,集中装箱,我会想办法运到解放区的,我们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完成了任务。还编了物资细目。庆龄同志自己一有空也来帮着整理。”

为了让香港同胞和海外华侨看到进步报刊,香港的中共党组织决定创办一份统战性质的报纸,廖承志和宋庆龄商量后,决定由“保盟”拨款,请邹韬奋、金仲华、邓文钊三位“保盟”执行委员和夏衍、范长江、胡乔木等人一起参加筹办并担任编委。48日,中文晚报《华商报》正式创刊。邹韬奋对《华商报》的最大贡献是撰写《抗战以来》。

《抗战以来》

48日创刊开始,一共写了77篇,近二十万字,至630日才登完。他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无可辩驳的事实,对国民党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残害人民的丑恶行径作了无情的揭露,受到海外侨胞的热烈欢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后,韬奋继续为《华商报》撰稿,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先后发表了近三十篇论文。这些文章严厉抨击了国民党政府反民主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尖锐驳斥了他们阻挠、破坏民主运动的种种谬论。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开始进攻香港。在香港陷落前的6小时,宋庆龄才在大家的极力劝说下登上最后一班飞机离开香港赴重庆,不久,邹韬奋等一批文化人在中共香港地下组织的安排下也安全撤离了香港险境。

 

PART.04

1944724日,邹韬奋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不幸在上海逝世。926日,宋庆龄和董必武、林伯渠、冯玉祥等72人发起召开邹韬奋追悼会,并在重庆《新华日报》刊登启事。101日,邹韬奋追悼会在重庆举行。宋庆龄亲题了“精诚爱国”的挽词,对邹韬奋表示深切的哀悼。

抗日战争胜利后,宋庆龄回到了上海。她非常关心韬奋夫人沈粹缜,多次派李妈到其住处探望,送去日用品和水果。有一次宋庆龄还派车接沈粹缜到她家去吃饭,并围上小饭单亲自下厨做菜招待。席间,宋庆龄真诚地对沈粹缜说:“邹先生去世了,你不能太悲伤,身体要紧。邹先生的文章代表人民讲话,在蒋介石的黑暗统治下,为进步青年指明了出路。他用他的笔做了很多好事。你有机会也要到社会上去做事,你能做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沈粹缜一直在宋庆龄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两人成了亲密的好朋友。

19495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上海。724日是邹韬奋逝世五周年的日子。上海各界人士在解放剧场举行了纪念大会。宋庆龄在会上说:“韬奋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英勇的人民战士,他的斗争历史,提供了革命知识分子所走道路的一个最光辉的榜样。”“今天,以沉痛的心情悼念韬奋先生,但是大家的信心是更强了,因为韬奋先生一生所努力的革命工作,已经初步完成了,因为韬奋先生的榜样,已经照耀出革命知识分子努力奋斗的一条大路。”

宋庆龄题词

几十年来宋庆龄始终把继续完成韬奋为之奋斗的事业、发扬韬奋精神,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1979724日,年近九旬的宋庆龄还欣然命笔,为纪念韬奋逝世三十五周年题了词:“韬奋同志舍己为公,用他的一枝笔为革命利益奋斗一生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里。”1981512日清晨5时,身患重病的宋庆龄让人扶着艰难地走到写字台旁坐下,用颤抖的手,写下了“韬奋手迹”四个大字,这是她应韬奋夫人沈粹缜的请求为韬奋纪念馆编选的《韬奋手迹》题写的书名。

宋庆龄为《韬奋手迹》题写书名

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仍然把弘扬韬奋精神的使命放在自己的心上,这几个在她重病中挣扎着起来题的字,竟成了她最后留下来的题签,宋庆龄病重的最后一段日子里,沈粹缜日夜守护在她身边。529日清晨,宋庆龄已处于弥留之际,她微睁双眼看到在病榻前陪伴她的沈粹缜,断断续续地说:“沈大姐,你休息吧!……你休息了?……一定要休息。”一连说了三个休息。这是宋庆龄最后说的话。

 

(本文略有删节,选自陈挥教授《抗战时期的宋庆龄与邹韬奋》)

返回最新动态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5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