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韬奋纪念馆与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共同主办的“同呼吸,共命运——韬奋与中华职业教育社”主题临展今夏于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展出。掐指一算,距离展览闭幕已仅剩最后一周!
为鼓励观众们搭上展览的末班车,我馆特推出“重走韬奋通勤路”任务卡及“集章游礼”限定文创兑换活动,邀您和我们一起跟着韬奋去上班!
还等什么?这份集章打卡攻略,快来趁“热”收下吧!
集章打卡行程一览
第1站
韬奋纪念馆(韬奋故居)
地址:黄浦区重庆南路205弄(万宜坊) 53、54号
第2站
复兴公园(原法国公园)
地址:黄浦区雁荡路105号
第3站
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
地址:黄浦区雁荡路80号
第1站:韬奋纪念馆 (韬奋故居)


站点介绍
韬奋纪念馆(韬奋故居)位于新式里弄万宜坊内。1930年,韬奋先生作为首批住户搬入刚竣工的万宜坊,与夫人沈粹缜、长子邹家华(嘉骅),次子邹竞蒙(嘉骝)、小女儿邹嘉骊(在此出生)在这幢法式小楼内度过了近六年的光阴,是其在沪期间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住所。日前,韬奋纪念馆已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名录”。
欲了解更多有关万宜坊及韬奋纪念馆的详情或云游韬奋故居,请点击蓝字。

韬奋与家人摄于万宜坊
打卡指南
到达纪念馆后,您可在我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了解韬奋先生生平,亦可通过二楼展厅电子触摸屏云游韬奋故居。
欲参与“集章游礼”限定文创兑换活动,请向我馆工作人员领取“重走韬奋通勤路”任务卡。我们将为您加盖“韬奋纪念馆”馆章。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00—16:00(周一闭馆)
第2站:复兴公园(原法国公园)


站点介绍
复兴公园(原法国公园)自20世纪20年代基本格局定型后,公园布局、风格形制历经百年沧桑而未改原貌,是近代上海中西园林文化交融的杰作。约百年前,韬奋先生上下班或途经于此。
我馆馆藏存有一张韬奋子女(嘉骅、嘉骝、嘉骊)幼年时期摄于上海复兴公园的合影,及韬奋“最为得力的助手”徐伯昕于此公园的留影。一草一木,春华秋实,这里的每处景致都可能蕴藏着韬奋的故事。绿意盎然的植被中,我们的脚步与历史的回声交织。

韬奋亲友摄于复兴公园
打卡指南
到达公园后,请用相机记录马恩雕像,并在到达下一处打卡点后向工作人员出示方可完成任务。
第3站: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



站点介绍
1922年,韬奋经自荐加入黄炎培主持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担任编辑股主任,并于4年后接任《生活》周刊主编。1930年,即韬奋与家人入住万宜坊同年,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址由方斜路江苏省教育会迁至华龙路(今雁荡路)80号中华职业教育社新址办公,生活周刊社一同迁入,故韬奋曾于此办公。
日前,“同呼吸,共命运——韬奋与中华职业教育社”主题临展也在此展出。

展览推荐指数:★★★★★
开放时间:7月23日—8月23日 10:00—17:00(16:30停止入场)
团队预约电话:021—63842811 (团体单位请提前3天预约)
打卡指南
在展厅内,您不仅可以近距离参观特色藏品二十余件,还可以翻阅《生活》周刊、《生活画报》等期刊,跨越时空成为韬奋的读者,感受近百年前韬奋在此与职教社同人共同启迪民智、推广职业教育,并在民族危亡之际全力赴国难、团结御侮的奋斗史。
参观结束后,工作人员将为您加盖“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展览限定纪念章。

展览打卡现场
集齐“韬奋纪念馆”及“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两枚印章,即可完成“重走韬奋通勤路”任务,免费获取展览限定明信片集一套。
特别提醒
1. 韬奋纪念馆仅可加盖纪念馆馆章,中华职业教育社仅可加盖职教社限定纪念章。
2. 走“职教社——复兴公园——韬奋纪念馆”的下班路线亦可在韬奋纪念馆兑换限定文创奖品哦!
3. 请注意两处场馆开放时间,避免跑空。
建筑,与文化一起,在历史中相生相融。无论是万宜坊内韬奋故居静谧的小院,还是绿意盎然的法式复兴公园,亦或是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庄严而神秘的大楼,它们历经风霜仍不褪色,向我们诉说着过往的故事。约百年前,韬奋先生于万宜坊生活,穿过绿树掩映的复兴公园,至职教社工作。现在,我们邀请您一同阅读建筑、品味文化。快来跟着韬奋去上班,和我们一起收集时光的戳记,完成一场文化与记忆的对话吧!
撰文、编辑:林孙宇
视频剪辑:胡雨晴
初审:张霞 沈一鸣
终审:馆务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