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做“大学校”,讲“好故事”,韬奋纪念馆先后与上海市浦东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建立馆校合作,于2024年9月开展了两次进校园活动。让我们一起回顾“博物思政”的精彩瞬间吧!
Part.1
以笔为刃,育梦成光
——忆浦中教员邹韬奋

1.校史宣讲进校园


上海市浦东中学是一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正月二十四(1907年3月8日)正式开学,由一代营造业宗师杨斯盛毁家兴学创办,首任校长黄炎培,韬奋先生曾任教于此,是一所曾蜚声海内外的历史名校,是浦东地区的第一所中学,是近代上海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完全中学。
9月20日下午,上海市浦东中学2024年新生校史教育主题班会分线上、线下两个会场同步举行,由高一年级近四百位新生参加。
在校团委老师为全体高一新生初步讲解校史并带领大家云参观线上校史博物馆后,我馆馆员为大家带来了“以笔为刃,育梦成光——忆浦中教员邹韬奋”主题宣讲。此次宣讲在介绍教员韬奋与首任校长黄炎培的不解之缘的同时,通过“因材施教,躬耕笃行”“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启智润心,以文化人”等部分为新生描摹浦中教员韬奋先生的形象,旨在使全体新生对浦中名师有更深入的了解,感悟校史底蕴,厚植爱校情怀。

线上线下双会场


2.廉洁文化进校园
根据校方安排,与校史教育同步开展的还有高一年级廉洁文化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故此,我馆馆员也与全体高一新生分享了韬奋先生为马占山将军募捐却遭诬陷侵吞捐款的小故事。通过“立信会计事务所查核代收饷款证明”“马占山致生活周刊社信函”及刊载于《生活》周刊的“《本社为筹款捐助黑省卫国健儿第五次报告》”等藏品再现韬奋先生的“言为士则,行为示范”。


3.主题巡展进校园
由上海韬奋纪念馆与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共同主办的“同呼吸,共命运——韬奋与中华职业教育社”主题展览此次也以流动巡展展板的形式进驻校园,于校史博物馆门前长廊展出。9月23日起,全体高一新生及其他年级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分批参观校史馆及主题巡展,以此回溯校史,砥砺奋进。


Part.2
信仰有归处 民族有希望
——韬奋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讲座

韬奋先生是一名教员,更是一名民主战士,曾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之一”。
9月25日,在新中国75周年华诞到来之际,我馆加入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的《紫竹讲坛》项目,为该校六年级新生带来了一场以“信仰有归处,民族有希望”为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讲座。
课程简介
课程以“救国有罪?”这一问题引入,随后我馆馆员分“为民情怀的萌芽”“民众的喉舌、青年的导师”“救亡图存的探索”三部分,通过小言论《大光明中不大光明》、读者信箱读编往来、《大众生活》第1卷第6期封面故事等案例,与学生们分享民主战士韬奋先生因何而萌生为民情怀,又如何心怀大我,通过办刊至诚报国。在积极的互动中,学生们重温峥嵘岁月,感悟红色力量。

师生互动


角色扮演
在聆听我馆馆员讲述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之余,“七君子”角色扮演互动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角色卡的加身及法庭侦讯场景的再现,使得学生们在朋辈的生动演绎中进一步感悟革命先烈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进校园系列活动,是加强馆校合作交流、共同打造校园红色文化的具体实践,在展现我馆作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宣教成果和精神风貌的同时,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未来我馆仍将致力于“展览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的探索,努力推动红色教育走深走实,为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贡献一份力量。
撰文、编辑:林孙宇
拍摄、剪辑:胡雨晴 王昌元
初审:张霞 沈一鸣
终审:馆务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