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0月13日,以“邹韬奋与近现代进步出版业研究:出版家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担当”为主题的第十届韬奋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成功举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纪念馆、图书馆、出版机构等近60名学者汇聚一堂、深入研讨。

上午9时,本届研讨会的开幕式在信息管理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王晓光副院长出席会议,吴永贵教授主持开幕式,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方卿教授、上海韬奋纪念馆赵书雷馆长、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教授等主办方嘉宾分别致辞。方卿院长以1938年韬奋先生和生活书店同人在武汉大学畅游珞珈山的历史渊源拉开了本次研讨会的序幕,他表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将始终致力于推动信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促进学术研究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赵书雷馆长追溯了生活书店成为当时抗战中心出版战时书刊最多的出版机构之一的历史贡献,表示将继续继承和发扬以“韬奋精神”为代表的出版家精神,为学者搭建交流的平台。邢云文院长从韬奋名字的含义切入,提出韬奋是把自己的思想和进步的观念以生活的形式呈现给大众,这也契合了新闻传媒行业讲的“三贴近”、贴近生活。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发扬韬奋精神,走向大众,贴近生活。

吴永贵

方卿

赵书雷

邢云文
开幕式结束后,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黄瑚教授主持主旨发言环节,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吴平教授、中国出版协会副秘书长沈建林和上海交通大学陈挥教授依次作主旨报告。吴平教授详细阐释了古往今来,东西方出版学者在人文情怀与社会担当的理论与探索实践;沈建林副秘书长回顾了以韬奋为代表党的老三联的辉煌革命历程;陈挥教授强调韬奋精神与建党精神密切相关,弘扬韬奋精神是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内容。

黄瑚

吴平

沈建林

陈挥
下午,四个分论坛的学者们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出版业发展”、“书店同人与出版物研究”、“出版家道路、理念与精神”以及“爱国主义宣传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书写、场所与记忆”等议题交流研讨。


闭幕式由上海韬奋纪念馆副馆长张霞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范军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认为此次研讨会主题确实是既有出版学理论价值,又不乏现实意义的重要话题,切合时代需要,对未来研究也有引导作用。大会三位学者主旨发言各有精彩、引人启发:吴平教授对过去习惯的“宏大叙事”有所纠偏,对“人文情怀”作了更具学理内涵的理论阐释,探本求源,史论结合,又观照当下,多有创新;沈建林副秘书长从老三联的革命历程出发,从革命出版队伍建设、以书刊为武器的斗争、为革命出版英勇献身的先烈等角度,确证“韬奋精神”之不朽,论述具体而生动;陈挥教授的演讲从一个新的角度切入,把邹韬奋作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伟大建党精神的典范,从建党精神出发来讨论韬奋,可说是从政治上进一步升华了韬奋精神。此次会议论文有几方面的创新之处:一是有新的视角,聚焦重要问题。二是有新的理论方法。借鉴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其他学科的东西,大胆尝试和探索。三是有一些新的话题。这次韬奋研讨会有一些过去涉及甚少,甚至完全没有关注的问题,引出新的话题。四是有新的史料发掘和运用。此外,关于韬奋学术研究的未来畅想,范军教授提出继续深入挖掘传统内容、注重数字人文与韬奋研究相结合、拓展生活史研究视角共三点意见,对韬奋精神在出版史研究中充分彰显其创新性与前瞻性表示憧憬与期待。

范军

张霞
此次会议为从人文关怀和社会担当的角度研究韬奋精神提供了新的学术思路,并为当代出版业发展提供了历史镜鉴和现实参考。本届研讨会在与会学者对下一届会议的殷切期待中圆满结束。
第二天上午,与会者们一同考察了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了解数字人文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中的前沿运用与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