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薪火长明。3月31日上午,“传承韬奋精神·赓续文化薪火——纪念邹韬奋先生130周年诞辰”清明祭扫活动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庄重举行。

本次活动由上海韬奋纪念馆联合韬奋基金会、上海三联书店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来自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机关党委和机关团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联谊会、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立信会计出版社有限公司、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小荧星集团小记者团逾百名代表和青少年学生齐聚陵园,以肃穆仪式缅怀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出版家和新闻记者邹韬奋先生,赓续其“为进步文化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血脉。活动由上海韬奋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馆长赵书雷主持。

嘉宾致辞

韬奋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玉山从“坚定信念、追求真理的崇高品格”“心系人民、服务大众的赤子情怀”“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四个角度,阐释了“韬奋精神”的深刻内涵。他表示,今年是邹韬奋同志诞辰130周年,韬奋基金会以继承和弘扬韬奋精神为己任,秉承“竭诚为人民服务”的韬奋精神,将联合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纪念邹韬奋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韬奋精神学术研讨会、邹韬奋同志生平事迹精品巡回展,以及“韬奋精神”研学夏令营、诵读、图书捐赠等活动,以纪念韬奋同志。

“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上海文艺出版社原社长何承伟认为:韬奋在为读者选择好作品出版的同时,还在有意识地引领创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先进文化。《生活》周刊的出版宗旨中“暗示、唤起、力谋”六个字体现了韬奋编辑工作中的主动创造,从而唤起了民众的觉醒,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文化。今天,出版文化进入转型发展期,更需要学习韬奋精神,创新一种新形式,弘扬一种新文化,尤其要科学解读新时期纸质图书的社会属性和怎样发挥它的社会功能。“纸质图书不会消亡”是因为媒体传播形态的更替不是以新代旧,而是层层累积。图书将以经典性和权威性体现自身的存在价值,并以此区别互联网文化碎片化、不严谨的倾向。今天出版人要实现这种转型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韬奋那个时代显然不同,但解决困难的精神支撑点却是一致的。所以,新时期如何“传承韬奋精神,赓续文化薪火”是一个有着现实意义的课题。
“小荧星”小记者团诗朗诵
“小荧星”小记者团朗诵了韬奋先生最爱的高尔基的诗歌《鹰之歌》,铿锵字句间尽展青少年继承先烈遗志、矢志报国的昂扬风貌。

赠书仪式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副总编辑何奎、上海三联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逸凌、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洪颖、立信会计出版社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赵新民、上海韬奋纪念馆副馆长张霞为“小荧星”记者团小记者及带教老师赠书。随后,韬奋基金会副理事长,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向市委宣传部机关新进公务员、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韬奋班、韬奋纪念馆代表赠书,勉励青年从经典读物中汲取力量,勇担时代责任。


嘉宾发言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宋志军表示,三联书店是一家与韬奋先生血脉相连的出版机构,其追求爱国进步、昌明学术文化、竭诚服务读者、坚守文化品格的光荣传统,肇始于韬奋先生思想与实践。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三联书店仍不时回想起韬奋先生对生活书店提出的要求:要站在社会的前一步,引着社会向前进。我们赓续薪火,践行韬奋先生“聚焦有限资源,在专业领域做深做透,提升优势出版物的核心竞争力,并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的理念,坚持“学术大众化”和“读者年轻化”的两大目标,以“一流、新锐”的标准,毫不动摇加强学术出版,毫不动摇做大大众出版,以多种形态的知识文化产品回应时代命题,让优质内容以多种形式服务于受众,让经典触达更广泛读者,使三联品牌和价值主张得以弘扬。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叶佩珠指出,今天的香港三联,秉持“竭诚为读者服务”为宗旨,力求透过图书和杂志的出版,搭建文化桥梁,促进思想碰撞,而“服务”已不再局限于纸本书的交付,还延伸至研读、导赏、课程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在信息纷杂的时代,我们更须领略先生在《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一书中所强调的“事业性与商业性不应对立”原则,要以社会效益为重,学会如何在流量焦虑中坚守文化使命,坚守质量,抵御浮躁;传递真知,守护良知。韬奋先生的生命历程提醒我们:知识分子不仅是思想传播者,更是社会良知的守望者。

上海三联书店有限公司总编辑黄韬认为,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给读者提供生活上的帮助,为读者建造起可以付诸信任的能够进行精神交流的家园,这些内容中贯穿的正是韬奋先生始终强调的服务精神。当然精神家园的意义是双向的,精神交流也是双向的,除了提供,更有指引和启蒙。这也就是韬奋先生一再教导的“出版必须与时代一同前进”。今年是韬奋先生诞辰130周年,我们再一次纪念他,理解他,解读他的精神,解读属于出版人心心相通的理想。我们弘扬韬奋精神,在更宽广意义上,其实也正是在弘扬我们出版人共同的出版理想。上海是韬奋精神的诞生地,也是三联书店的发祥地,作为三联品牌的继承者之一,专注于出版,专注于服务,我们当以韬奋精神自勉,也期待与诸位出版同仁共勉。

市委宣传部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二级巡视员王福美指出,祭扫不仅仅是再次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从他们的身上汲取前进的动力。她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希望部机关青年公务员以韬奋先生为镜,坚持“人民至上”的初心本色,守牢清廉底线;二是希望广大宣传工作者以韬奋先生为范,锤炼过硬本领,在守正中创新突破;三是希望纪念馆以韬奋先生为旗,发挥红色引领作用,厚植精神沃土,共同为上海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注入不竭的文化动力。
献花祭扫
最后,参与祭扫活动的全体人员前往邹韬奋烈士墓和李公朴烈士墓前敬献鲜花、默哀鞠躬。简朴而庄重的仪式寄托了对先烈的无限追思,更彰显了新时代文化工作者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的坚定信念。


撰文、编辑:纪念馆管理部
摄影:杨骏 曹皓泽
初审:张霞 王嫣斐 沈一鸣
终审:馆务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