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别,只为更好相见!
在黄浦区重庆南路205弄万宜坊里,有一处独具韵味的百年建筑,这里是韬奋纪念馆和韬奋故居所在地。为更好保护文物和建筑、提升陈列展示水平,经上级部门批准,韬奋纪念馆将于2025年5月12日起闭馆,实施整体修缮与展陈升级工程。让我们共同期待修缮升级结束,韬奋纪念馆焕新归来,和新老朋友再相会。

万事皆宜 名人荟萃的烟火街巷
和“网红”武康大楼一样,万宜坊也是由法商万国储蓄会打造。韬奋先生一家是最早的住户之一。万宜坊的英文名Auvergne Terrace被巧妙转译为“万宜”既存音译之雅,又寓“万事皆宜”的好期许。



除了韬奋先生以外,居民中还有不少名人:著名文学家钱杏邨、蒋光慈,著名实业家、求新造船厂老板朱志尧,商务印书馆创始人之一鲍咸昌,秦祥兴瓷号店主秦润生,著名作家丁玲胡也频夫妇……都曾居住于此。电影《色戒》中王佳芝的原型郑苹如也在万宜坊88号居住过。
精神长存 百年弄堂里的纪念馆

韬奋与家人在门前合影

如今的故居外墙
1930年至1936年,韬奋先生及其家人寓居于此,度过了人生重要阶段。期间,他编刊办报,创办生活书店,以笔为剑,积极投身于进步出版事业,用铮铮铁骨、殷殷笔尖开普世之愚昧,指未来之方向。而万宜坊的这方天地,既成为了韬奋与同仁们共商国是之处,也见证了韬奋与家人共度的温馨时光。


1944年韬奋逝世后,中共中央在唁电中称“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为纪念和学习韬奋,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决定以他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上海万宜坊的韬奋故居为基础建立纪念馆。在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关心下,在“老三联”前辈们的倡议和推动下,在毕云程、袁信之等第一代纪念馆领导的努力下,1958年11月5日,韬奋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新中国第一批人物类纪念馆。




团队参观、讲解及社教活动
修旧如旧 守护时光的印记
如今,历经近百年风雨洗礼,纪念馆面临墙面渗水、房屋内部结构老化等问题,展陈内容滞后,无法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修缮工作迫在眉睫。此次修缮将秉承“修旧如旧”原则,最大程度保留建筑原有风貌,守护好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近年来在韬奋研究中发现的新史料也给修缮工作带来了新的灵感和方向,有助于更好还原、展示韬奋先生当年生活和战斗的情景。

韬奋故居门口的桂花树如今已亭亭如盖,树上有斑鸠在筑巢。我们在修缮期间也会践行文明施工理念,守护好人文和自然的共生。

闭而不休 线上服务持续开放
闭馆修缮期间,虽无法接待观众现场参观,但线上平台将持续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您可关注“韬奋纪念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及时获取我们定期发布的最新动态。同时,欢迎在评论区或私信留言,分享您对韬奋先生的感悟及对纪念馆的期待。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焕然一新的韬奋纪念馆将呈现在大家面前,以传承和弘扬“韬奋精神”为主轴,为擦亮上海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名片发挥更多有益作用。
撰文、编辑:纪念馆管理部
初审:张霞 王嫣斐 沈一鸣
终审:馆务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