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纪念 | 徐伯昕先生纪念碑揭幕仪式成功举办(2025年06月09日)

今年是徐伯昕先生诞辰120周年,202566日上午,徐伯昕先生纪念碑揭幕仪式在常州栖凤山福寿园名人园顺利举行。民进常州市委会副主委、钟楼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征英,民进常州市委会原主委、市政协原副主席蒋必彪,民进常州市委会原副主委、新北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金曙,上海韬奋纪念馆副馆长王晨,常州市档案馆副馆长刘承旺,徐伯昕先生后人代表徐冈等出席揭幕仪式。

活动现场,顾征英、蒋必彪、王晨与徐伯昕先生长孙徐冈共同为徐伯昕先生纪念碑揭幕。

纪念碑整体设计以两本书本造型交错堆叠为主体,代表了徐伯昕先生一生在出版与文化领域中的成就,也寓意他如同书籍一般,厚重而深邃,承载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阅历。纪念碑为自然石造型基座,书本从基座中生出,体现自然与人文共生的理念,象征徐伯昕先生扎根文化土壤的精神。而自然石基座上有若干书本堆叠的造型,寓示徐伯昕先生一生与书籍、与出版事业的不解之缘。

 

风雨同舟:

邹韬奋与徐伯昕的“生活”出版同心路

邹韬奋(18951944)      徐伯昕(19051984

共同营造“生活”之事业

192610月,邹韬奋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一职。此时,毕业于中华职业学校珐琅科,负责出版、发行、广告、总务等工作的徐伯昕已在此工作了一年。他与邹韬奋同舟共济、并肩战斗,让邹韬奋如虎添翼。

上海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

生活周刊社社址在他们的努力下,《生活》周刊发行量激增。为谋求更大的发展,邹韬奋与徐伯昕重视广告经营,实行“以刊养刊”。四处“拉广告”的徐伯昕堪称能手。他义务为广告主代作设计,格式新颖,广告词生动。这种服务精神使广告主“心满意足”,并与周刊社建立额外的友谊,“遇着要出特号,需要增加广告的时候,只要伯昕先生夹着一个大皮包,在各处巡回奔跑一番,便‘满载而归’”。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报界的广告人往往一发达就宣告独立,自办公司,大发其财,而“伯昕先生始终没有丝毫替自己打算,始终涓滴归公”。

  

徐伯昕手绘的漫画和广告

九一八事变后高举“抗日救亡”旗帜的《生活》周刊成为宣传团结抗战的思想阵地,招致当局不满。19327月,在胡愈之的建议下,《生活》周刊于书报代办部的基础上成立生活书店。在第一次理事会议中,推选邹韬奋为经理,徐伯昕为副经理。

实业部颁发的生活书店执照

书店成立不久,邹韬奋为躲避特务暗杀被迫出国流亡,徐伯昕和同仁们担起“生活”重任。

19337月,邹韬奋(左二)流亡海外时,徐伯昕(左一)等人到码头送行

他与胡愈之、艾寒松等商议创办新刊,向作家名流约稿,与鲁迅、茅盾、杜重远、陈望道等合作出版书刊,建立生活书店的“期刊方阵”,一年内成就不少大事。

生活书店的“四大期刊”

1937年后,徐伯昕悉心筹划建立生活书店全国发行网,在各省市重要城镇设立分支店多达55家。

生活书店重庆分店

1937年)

生活书店桂林分店

1938年)

生活书店昆明分店

1938年)

生活书店梅县支店

1939年)

接续韬奋未尽之事业

1943年,邹韬奋罹患重病,徐伯昕急赴上海陪伴他人生的最后一程,并将他的遗嘱带往苏北。在这里,经历生死离别的徐伯昕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返沪化名开展地下革命出版工作。1947年他回到香港,作为主要领导人之一,筹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成立工作。

194810月,生活、读书 、新知三店负责人徐伯昕(右一)、黄洛峰(左二)、沈静芷(左一)

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成立时合影留念

1979年,在邹韬奋逝世35周年之际,徐伯昕撰长文纪念,追忆邹韬奋一生的出版事业。

《战斗到最后一息——纪念邹韬奋同志逝世三十五周年》 徐伯昕

在三联书店成立50周年之际,徐伯昕发表长文《为艰苦斗争中建立的团结》,为恢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建制付出努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革命出版工作五十周年纪念会合影(前排左五为邹韬奋夫人沈粹缜,左六为徐伯昕)

值此徐伯昕120周年诞辰之际,今年三月,我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特举办了“新文化出版家徐伯昕”展览以致敬意,再现徐伯昕作为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的一生轨迹。在展览开幕式和座谈会上,徐伯昕后人向我馆捐赠了邹韬奋194462日口述、徐伯昕手书的韬奋遗嘱原始版《遗言记要》。这份历史文献是1944107日《解放日报》上所刊韬奋遗嘱的原始底稿,更是邹韬奋生命最后时刻的思想见证。

撰文编辑:李浩榕

初审:王晨 王嫣斐 沈一鸣

终审:馆务会

返回最新动态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5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