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赓续红色基因、牢记历史使命,韬奋纪念馆与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开展馆校合作,在新学期伊始,由纪念馆管理部副主任沈一鸣为高一新生带来一场“学以报国,执笔为枪——新闻记者邹韬奋的抗战精神”的讲座,成为他们高中三年逐梦笃行的“第一课”。

本次讲座通过“坚定理想,弃工从文”“战而不屈,为抗战而‘声’”“抗战精神,代代相传”三个板块,以简短生动、富有趣味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向学生娓娓道来韬奋先生在国难当头、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以笔为枪宣传进步思想、唤起民众觉醒、推动全民族抗战的光辉一生。

九一八事变后,韬奋以民族立场为重,连发三篇“宁死不屈”的社论号召民众“团结御侮,抗战到底”;韬奋与沈钧儒、李公朴等另外六位爱国民主人士因参与创办救国会、支持日本纱厂的工人罢工、宣传中共抗战政策、发表救国言论入狱,当审判官问他所犯何罪时,他自豪地回答“爱国罪”;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韬奋仅用5天时间创办《抗战》三日刊,及时刊载最新的战场消息、最透彻的时局分析和最坚定的抗战动员;听闻国民党顽固派进攻抗日根据地,他强支病体,写下《对国事的呼吁》:“望海内外同胞,共同奋起,各尽所能,挽此危机,保卫祖国。”。学生们跟随生动的讲述,回溯这些难忘的历史瞬间,仿佛和韬奋先生进行了一次跨时空对话,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情感。讲座还列举了课本上出现过的历史名人,如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梁启超、鲁迅、高尔基等,讲述他们和韬奋之间的关联,让学生更有代入感。高一新生们认真聆听,不时报以热烈掌声。对于这些刚刚踏入人生新阶段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宣讲不仅是一堂课,更是一次红色基因的赓续。


为了提升宣传效果,我馆在华二校园内同步设立了“笔柄千秋唤救亡”流动展,供师生们参观。通过讲座和展览配套宣传,让“韬奋精神”更深入人心。



我馆致力于通过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当下的年轻人回望先辈们走过的来时路,在未来不断书写“少年强则国强”的故事。历史中淬炼出的伟大精神,将给年轻一代提供磅礴的前行动力,从而坚定地走在与时代同行的道路上。
撰文、编辑:翟祎菲
初审:张霞 王嫣斐 沈一鸣
终审:馆务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