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勿忘九一八 | 烽烟中的文化战士(2025年09月18日)

94年前的今天,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烽烟起处,山河呜咽。当侵略者的铁蹄入侵关东大地,松花江上响起浮沉危急存亡的哀歌。

在这场空前的民族危机面前,有人选择了屈服,有人选择了沉默,但还有千千万万的先辈们选择了奋起抵抗。其中,一位文化战士以笔为枪,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发出了抵抗的呐喊——他就是邹韬奋。

 

PART 01

以笔为枪,唤醒国民

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做刀。面对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韬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通过主编的《生活》周刊,公开声明“与国人共赴国难”。他深刻认识到,文化抗战同样是一条重要战线,笔杆子必须与枪杆子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凝聚全民族抗战的伟力。

此为何种惨象!此种兽性兽行,今日施之于东北者,他日即可施之于中国全部。故全国同胞对此国难,人人应视为与己身有切肤之痛,以决死的精神,团结起来作积极的挣扎与苦斗。

——韬奋《应彻底明瞭国难的真相》

韬奋连续发表一系列文章,唤醒国民救亡意识,更推出《生活国难惨象画报》,用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向民众直观展示国破家亡的惨痛真相,激发全民族抗战救亡的决心。

  

 

   

《生活国难惨象画报》

 

PART 02

奔走呼号,聚沙成塔

韬奋不仅用笔杆子在精神上为奋起反抗的军民鼓与呼,更以实际行动战斗在民族解放第一线。

193111月,东北军马占山将军在黑龙江抗战卫国。韬奋及时加以报导,还号召全国同胞捐款资助。热心读者积极响应,把生活周刊社门口挤得水泄不通。

热心读者响应韬奋号召,捐款援助马占山将军

据韬奋回忆:“我们仅仅十几人的全体同事全体动员,收钱的收钱,记录的记录,打算盘的打算盘,大家忙得喘不过气来,十多架算盘的的搭搭算到深夜二三点钟,把姓名和数目赶着送到日报去登广告,第二日全张四分之一的大广告赫然显露了……这样热闹了好几天,捐款竟到十五万余元之多。”当时甚至有一位粤东女子将所得遗产折现25千元,交由《生活》周刊捐给东北义勇军,马占山将军也亲自回函表示了感谢。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生活周刊社为马占山将军募捐的证明书

 

PART 03

铁肩道义,信念不灭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正式拉开。九一八事变后,韬奋毅然投身抗日救亡事业,先后创办《大众生活》、《生活日报》、《抗战》三日刊等报刊,并建立生活书店,使其成为党在国统区文化战线上的重要阵地。即使面对当局打压,依然坚持真理不畏强权,虽因“七君子事件”身陷囹圄,却始终不改初心。直至生命最后时刻,韬奋仍心系国家命运,在病榻上写下“希望共同奋起,各尽所能,挽此危机,保卫祖国!”铮铮誓言。

韬奋在病中书写《对国事的呼吁》

今天,硝烟已散去,时代已变迁。时间可以流逝,但历史不容忘却。革命烈士韬奋抗战到底的不屈精神也不断勉励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撰文、编辑:纪念馆管理部

初审:张霞 王嫣斐 沈一鸣

终审:馆务会

返回最新动态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5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