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章来源于今日永安,作者永安市融媒体中心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0月18日至19日,以“邹韬奋与文化抗战——纪念韬奋130周年诞辰”为主题的第十一届韬奋学术研讨会在韬奋先生的出生地福建永安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由上海韬奋纪念馆、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邹韬奋研究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韬奋研究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5家单位联合主办。
生于永安,光耀华夏
韬奋出生于福建永安,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出版家和新闻记者,也是新闻出版界唯一被列入首批国家公祭日公祭烈士名录的代表人物,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以邹韬奋名字命名的“长江韬奋新闻奖”“韬奋出版奖”已经成为我国新闻出版工作者的最高奖项,激励着一代代新闻出版人不懈追求。
永安是东南抗战文化名城,抗战时期福建省会内迁永安达7年半之久,许多著名思想文化界人士云集于此,期间先后成立大小出版社39家、编辑单位近20家、新闻通讯机构4家及新闻学会、文化学术团体40余个,成为名噪一时的“新闻出版之城”。

此次研讨会在永安举办,既是对韬奋先生的深切告慰,也是对红色文脉的坚定传承,还是沪明两地文化合作结出的又一硕果,旨在追寻韬奋先生的精神足迹,回顾红色新闻出版事业的奋斗历程,弘扬新闻出版人群体的爱国精神与时代担当,推动韬奋精神的研究传承取得新突破、新成果。
开幕式
本届研讨会的开幕式在永安市委党校报告厅举行。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编辑任君翔,三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炜琳,永安市委书记傅天宝、市长朱昶凯,韬奋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陈琦,上海韬奋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馆长赵书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陆柳,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邹韬奋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挥,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林琪出席活动。永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丽琴主持开幕式。





活动现场展映了纪录片《邹韬奋・笔走惊雷》,还举行了“韬奋书屋”揭牌仪式。该书屋由永安市在韬奋基金会、上海韬奋纪念馆等单位的支持下精心打造,以空间承载精神、以阅读传播文明,让韬奋先生“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在永安这片热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韬奋基金会、上海韬奋纪念馆以及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还向书屋捐赠了一批珍贵书籍,为“书香永安”建设注入精神资源。随后,福建日报社法治全媒体中心与永安市融媒体中心签署福建省省级新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并授牌。双方将通过三年期的合作共建新闻继续教育精品课程、实习实践基地及一体化传播舆论人才培养、培训等项目,共同推动媒体事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主旨发言
主旨发言由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委员,厦门大学福建媒体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苏俊斌主持。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洪九来副教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曹立新副教授分别围绕“韬奋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重要贡献”“生活书店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抗战时期的坚守与前行”“以新闻为业:邹韬奋的志趣与手艺”作主旨发言,宏观微观视角并重,发人深省。


分论坛
在学术交流环节,三个分论坛的学者们围绕“抗战出版物专题”“韬奋的新闻出版实践与思想精神专题”“生活书店&事件与记忆专题”等不同主题进行分组研讨,深挖韬奋精神内涵,探讨其对当代新闻出版行业的价值,形成了许多宝贵的共识与见解。
多篇论文深入分析了《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的办刊特色、民众动员策略,有力深化了对韬奋文化抗战实践的研究深度。生活书店的研究呈现出切口小、立论新的特征,书店人事管理制度研究气象一新,成果斑斓。另有文章以当代韬奋记忆特征的流变与线上韬奋数字记忆空间为主题,以量化分析手段,数据详实,结论新颖。

闭幕式
闭幕式由上海韬奋纪念馆副馆长张霞主持。与会学者纷纷畅谈了参会感想,认为此次研讨会在韬奋的出生地举办十分有意义,韬奋研究的新生力量正在日益形成,新兴的研究方法与视角为韬奋研究领域再添活力。

在沪明对口合作背景下,自2023年起,永安市就与上海韬奋纪念馆构建紧密高效的合作机制,通过联合开展史料整理、主题展陈、学术研讨等系列实质举措,让邹韬奋“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精神转化为推动两地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今后,韬奋纪念馆与永安将持续深化合作,积极推动韬奋精神与地方红色文化、抗战文化的深度融合,让韬奋精神在出生地继续发扬光大。
“纪念韬奋同志130周年诞辰生平事迹展”巡展永安站开幕

值得一提的是, 继韬奋先生的祖籍地——江西余江、求学立业的启航地——上海之后,由上海韬奋纪念馆主办的“纪念韬奋同志130周年诞辰生平事迹展”也巡展至永安。

本次展览以韬奋“从爱国知识分子到共产主义战士”的成长历程为主线,生动展现他以笔为枪、为民呐喊的壮阔人生,同时也呈现邹韬奋与永安抗战矩阵的精神共振,以及韬奋精神的当代回响与传承。

研讨会期间,与会者们也在韬奋纪念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此次展览。展览以丰富的图文资料,引导观众近距离感受韬奋精神的可贵之处及当代价值。
撰文:编研部
编辑:李浩榕、黄子恬
初审:张霞 王嫣斐 沈一鸣
终审:馆务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