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沿革
 
 
桂林分店

桂林分店成立于1938年3月15日,经理卞祖纪,会计程树章,门市部主任毕子芳。在中南路闹市租赁一座两开间两进的楼房为门市部,货源由广州、汉口、重庆、上海供应。广西由李宗仁、白崇禧桂系地方势力统治。桂林有山水甲天下之称,是一座仅有七八万人口的小城市。抗战爆发以后,这里设有八路军办事处。武汉、广州失守后,进步文化人和团体、学校、书店、出版社以及印刷厂逐渐增多,人口猛增,经济文化繁荣,被誉为西南的文化城。生活书店从武汉、广州撤退的职工周幼瑞、施励奋等调到桂林分店,业务上增设批发、邮购期刊发行(长期订户)等,有很大的发展。原在汉口出版的《国民公论》和《文艺战线》,亦移桂林编印,向全国发行。

1938年10月武汉撤退后,胡愈之经周恩来同意,离开政治部第三厅,到桂林开展文化活动和统战工作。胡愈之与桂系李任仁、陈劭先、陈此生较熟悉,他们曾参加救国会工

  0
作。李任仁、陈劭先邀请胡愈之参加广西研究会,任文化部主任,胡愈之主编的《国民公论》也在桂林复刊。夏衍主编的《救亡日报》、范长江主持的国际新闻社都在桂林,胡愈之与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还与李任仁、陈劭先协商建立一个规模较大的出版机构——文化供应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宣传抗战的通俗读物。由救国会沈钧儒通过杜重远、萨空了的帮助为文化供应社筹集3000元资金,与广西建设研究会合办,由胡愈之代表救国会,陈此生代表广西建设研究会会同社会知名人士40余人发起集资筹建文化供应社股份有限公司,于1939年10月成立。李任仁为董事长,陈劭先为社长,陈此生为总务部主任兼秘书,胡愈之为编辑部主任,总揽编辑出版业务,张志让、曹伯韩、宋云彬、傅彬然、王鲁彦、林山、杨承芳等任编辑,筹建了印刷厂,出版了大量密切配合抗战宣传、推进大众文化教育运动为中心的书籍,共达500多种,还出版大型综合性期刊《文艺杂志》和通俗期刊《新道理》,通过生活书店桂林分店总经销,分发各省市分支店发售,向群众宣传进步思想,提高大众文化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胡愈之对广西桂林文化城的建设,对抗战文化出版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胡愈之从长沙到桂林后,住在生活书店宿舍内,和分店职工朝夕相处,十分关心同事们的工作学习,真是无微不至。在躲避敌机空袭警报时,也亲切地和同事们谈话。在他指导和帮助下,桂林分店成立了同人自治会。加强同事们的政治和业务学习,使分店的政治气氛活跃起来 (这个创举被总管理处推广到各个分支店)。他曾邀请叶剑英、金仲华、范长江来分店给同事们作报告。社会上有活动也鼓励同事们积极参加。

胡愈之是生活书店的编审委员会主席,又兼桂林分编委会主席,为生活书店组织稿件、在桂林印刷也做了许多努力。桂林逐步成为生活书店在西南的出版发行中心。广东、广西两省分支店的货源很多由桂林供给。桂林印刷用纸大都用的是广东南雄产的纸,质量较重庆的土纸好,印出的书刊,较受欢迎。

在分店工作上,他也时刻关心,经常提出建议。总管理处布置各分支店举行“义卖献金”,支援前线抗战将士的活动。他邀请郭沫若、范长江两位知名人士大力支持,请郭沫若在《生活日记》上签名题词,一册义卖50元。范长江动员四川某机关驻桂办事处,为义卖捐献一笔不小的款项,使桂店的义卖捐献扩大了影响,盛况空前,体现了生活书店为抗战的服务精神所作出的贡献。桂店的“义卖献金”活动在全国分支店中成绩最好。

胡愈之还建议桂店设立既供同事们学习,也供读者阅读的阅览室。他还建议桂店举办书刊流动供应车,到机关、工厂、学校等地,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他在桂林日夜奔忙,为抗战文化事业,为党的统战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直到1940年秋,他奉南方局之命去香港转赴南洋工作,才离开桂林。胡愈之在桂林时期对分店工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返回机构沿革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5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