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实(1903.7.15-1987.2.13)原名张安人,笔名任远、实甫。陕西人,10岁入私塾,13岁入高小。1922年秋进陕西(三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纺织。1924年8月,在陕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期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团的渭北特支干事,主办《渭北青年》杂志。1925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任党的渭北特支书记。这期间他从事陕西省的学生运动和青年运动,当选为陕西省学联主席,并在1925年冬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学生代表大会。
1926年张仲实同志受党的派遣去苏联,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8年转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在张闻天领导的翻译班从事马列主义教材的翻译工作。
1930年他回国后在唐山任中共京东特委宣传部长,从事工人运动。1931年去上海后主要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和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传播工作。他参加了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的编辑工作,宣传党提出的抗日主张,推动白区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起张仲实接替流亡海外的邹韬奋担任生活书店总编辑,后兼任书店理事会主席,至1938年底,生活书店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55个分店,出版数百种图书的当时国统区最大的进步文化书店。作为编辑出版家,他还亲自主编“青年自学丛书”和“世界名著译丛”、“问题与答案丛书”,许多马列经典著作、许多进步知名的政论家、理论家、文学家,都通过这些丛书得以出版他们的著作。其中仅“青年自学丛书”在30 年代就发行了一百多万册(见《中国出版通史民国卷》),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作为时事评论家,他还亲自主编生活书店出版的《世界知识》、《国民公论》杂志、并与邹韬奋、胡愈之、沈钧儒、李公朴、杜重远等共同编辑《新生》、《大众生活》、《全民周刊》、《抗战三日刊》等刊物。他在这些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国际时事评论文章和抗战时政评论文章。生活书店在胡愈之、邹韬奋、张仲实等同志的积极努力下,出版了大批进步读物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为传播革命思想、团结广大进步作家和读者、动员全民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期间张仲实同志还满腔热忱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参加了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发起,并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执行委员。
张仲实同志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的传播者。作为知名翻译家,30年代他先后翻译了恩格斯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斯大林的《论民族问题》、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拉比杜斯与奥斯特维强诺夫合著的《政治经济学教程》、列昂节夫的《政治经济学讲话》等著作。其译作多为精品,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张仲实的这些译作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教育了一代革命青年,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
1939年张仲实应新疆学院院长杜重远邀请,去那里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并同茅盾等人一起编写新疆中小学文化课本,进行边疆落后地区的文化扫盲和文化启蒙工作,他还担任新疆文化协会副委员长,对推进新疆地区的进步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0年5月,张仲实同志到了延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在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列学院和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担任马列学院编译部主任、中宣部出版科科长和党内教育科科长、中央政研室国际组组长等职。他担任主任的马列学院编译部是党中央第一个编译、研究马列著作的专职机构。此外,他还在马列学院、陕北公学和女子大学讲授马列主义课程,并继续从事马列著作的编译工作。他参加了《列宁选集》20卷本译稿的校审工作,延安整风期间他又参加了毛主席亲自负责编辑的《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一书的编选工作。
1947年初张仲实同志率领延安中央慰劳团赶往山西前线慰问王震部队,途中发现了刘胡兰烈士的英雄事迹,立即上报中央,并建议中央大张旗鼓地宣传她的事迹。中央同意了这个建议,毛主席亲自为刘胡兰烈士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47年夏张仲实同志参加了全国土地会议,为配合全国的土地改革、支援解放战争,为配合中央研究土地问题,他编选了《马恩列斯毛论农民土地问题》,并在晋察冀中央局主编党刊《战线》。
在全国解放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党中央为了适应新形势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决定编一套马列主义著作。张仲实同志协助中央拟定了书目,共12种,并亲自编辑了其中的三种《列宁斯大林论中国》、《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简史》。毛泽东为这套丛书题名《干部必读》。《干部必读》在建国初期的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是广大干部提高理论学习水平的基本读物,张仲实为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和干部理论教育做了大量工作,为党的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张仲实同志在中宣部先后担任出版处处长、国际宣传处长,并兼任中苏友协总会副总干事和宣传部主任,主编《中苏友好》杂志。1953年6月张仲实同志调任中共西北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1954年西北局撤销后,张仲实同志调任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副局长,以后还兼任过局党组书记。从此他把全部精力用于马列著作的编译工作。30多年来,他为完成党中央决定翻译和研究的数千万字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和《斯大林全集》的任务,日夜操劳。他不仅积极参与翻译三大全集这一宏伟工程的组织领导,而且亲自审定许多译稿。这期间他还撰写了不少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章。在“文革”十年动乱中,张仲实同志受到打击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他精神振奋,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虽年逾古稀,身患重病,仍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继续为宣传马列主义发出光和热,他还抱病写成了通俗简要的《马克思恩格斯传略》和《列宁传略》。
张仲实同志曾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全国政协第四、五届委员和第六届常委。他还担任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统战理论研究会的顾问。
60多年来,张仲实同志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宣传马列主义奋斗不息。他在工作中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他坚持党性原则,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他艰苦朴素,严于律已,不谋私利。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他作风朴实,密切联系群众。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我们要永远学习张仲实同志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德,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