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致沈钧儒等在野各抗日党派领袖
|
|
 |
名称:致沈钧儒等在野各抗日党派领袖 |
|
|
 |
原文:衡山先生并转任之、问渔、御秋、君劢、努生、舜生、幼椿、伯钧、漱溟、表方、士观、慧僧、申府诸
先生惠鉴:
韬奋追随诸先生之后,曾于二三年来在国民参政会中,勉竭驽钝,原冀对于民主政治有所推进,俾
于国家民族有所贡献、但二三年之实际经验,深觉提议等于废纸,会议徒具形式,精神上时感深刻之苦
痛,但以顾全大局,希望有徐图挽救之机会,故未忍遽尔言去耳。惟就韬奋参加工作之生活书店言,自
前年四五用后所受之无理压迫,实已至忍无可忍之地步。本会上届第一次大会通过分布之抗战建国纲领,
明载在抗战期间,于不违反三民主义最高原则及法令范固内,对于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当与以合法之充分保障。此种最低限度之民权,必须在实际上得到合法保障,始有推进政治之可言。生活书店努力
抗战建国文化,现在所出杂志八种及书籍千余种,均经政府机关审查通过,毫无违法行为。乃最近又于
二月八日至二十日,不及半个月,成都、桂林、昆明、贵阳等处分支店,均无故被封,或勒令停业(贵
阳全体同人且被拘捕)。十五年之惨淡经营,五十余处分店,至此己全部被毁。虽屡向中央及地方有关
之党政各机关请求纠正,毫无结果。一部分文化事业被违法摧残之事小,民权毫无保障之事大。在此种
惨酷压迫之情况下,法治无存,是非不论,韬奋苟犹列身议席,无异自侮,即在会外欲勉守文化岗位,
有所努力,亦为事实所不许,故决计远离,暂以尽心于译著,自藏愚拙。临行匆促,未能尽所欲言。最
后所愿奉告者,韬奋当仍以国民一分子资格,拥护抗战国策,为民族自由解放而努力奋斗。苟有政敌以
造谣毁谤相诬陷者,敬恳诸先生根据事实,代为辩正,而免于政治压迫之余,复遭莫须有之冤抑。忝在
爱末,用敢披沥上陈,诸希鉴察为幸。
诸先生为前辈先进,对国家民族尤具无上热诚,必能为全国同胞积极谋福利,再接再厉也。临颖怅
惘,无任神驰。敬颂公安
邹韬奋倚装敬启 卅,二、廿五,晚
|
|
|
 |
时间 :1941年2月25日
|
|
|
|
|
 |
注释: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进步文化事业又惨遭摧残。韬奋惨淡经营了16年的生活书店50多处分
支店,国内除重庆分店外,均被无理封闭或勒令停业,工作人员被无理逮捕拘押。面对这种横蛮的压迫,韬
奋采取了毫不妥协的态度,在据理抗争的同时,决定辞去国民参政员职务,出走香港。这是他在离重庆前的
深夜给在野各抗日党派领袖的一封信,
衡山,即沈钧儒(1575一1963),浙江嘉兴人,名律师,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金
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主要领导人之一。1936年11月22日深夜与韬奋同时被捕,在患难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
情谊。
任之,即黄炎培,(1878一1965),上海川沙人,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抗战期间曾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问渔,即江恒源(1586一1961),江苏灌云人,中华职业教育社办事部主任,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国民参政
会参政员。
御秋,即冷遹,(1882一1959),江苏镇江人,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和赈济委员会委员,抗
战胜利后任江苏省临时参议院议长等职,利用合法身份从事民主运动。
君劢,即张君劢(1887一1969),江苏宝山人,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和中国民主同盟常委,1947年任中国民主社会党主席。
努生,即罗隆基(1598一1965),江西安福人,曾任《新月》杂志主编、北京《晨报》社社长及天津《益
世报》主笔等,1941年参与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舜生,即左舜生(1B93一1969),湖南长沙人,中国青年党主要首领之一,抗战期间曾任国民参政会参政
员,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秘书长。
幼椿,即李璜,四川成都人,中国青年党的首领之一、抗日战争期间曾参加组织中国民主同盟。
伯钧,即章伯钧(1895一1969),安徽桐城人,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国民参政会参
政员并参与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漱溟,即梁漱溟(1893一1988),广西桂林人,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国民主同盟秘书长。
表方,既张澜(1872一1955),四川南充人,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参政员,1941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
主政团同盟,被推为主席,1944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继续任主席。
士观,即周士观(1893一1984),福建闽侯人,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国民主同盟成立
后,任政治委员。
慧僧,即褚辅成(1873一1948),浙江嘉兴人。曾任浙江省临时主席、上海法科大学校长,抗日战争期间
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申府,即张申府,(1893一1986),清华大学等校教授,抗战期间从事宣传工作,1942年后,在重厌的北京
图书馆任编纂委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