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人物
 
张仲实

张仲实(1903-1987),陕西省陇县人。1924年8月,在陕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期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团的渭北特支干事。l925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任党的渭北特支书记。这期间他从事学生运动和青年运动,当选为陕西省学联主席,并在1925年冬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学生代表大会。

1926年张仲实受党的派遣去苏联,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8年转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在张闻天同志领导的翻译班从事马列主义教材的翻译工作。1930年回国后在唐山任中共京东特委宣传部长,从事工人运动。1931年去上海后主要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和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传播工作。并参加了邹韬奋同志主编的《大众生活》的编辑工作,宣传党提出的抗日主张,推动白区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起张仲实同志担任生活书店总编辑,后兼任理事会主席。他亲自主编青年自学丛书和《国民公论》、《世界知识》等刊物,还参加编辑《抗战》三日刊。生活书店在胡愈之、邹韬奋、张仲实等同志的积极努力下,出版了大批进步读物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为传播革命思想、团结广大进步作家和读者、动员全民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期间张仲实同志还满腔热忱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参加了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发起,并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执行委员。  

30年代他先后翻译了思格斯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斯大林的《论民族问题》、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拉比杜斯和奥斯特维强诺夫合著的《政治经济学教程》、列昂节夫的《政治经济学讲话》等著作。1939年应新疆学院院长杜重远邀请,去那里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并担任新疆文化协会副委员长,对推进新疆的进步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在新疆期间又翻译了思格斯的《家族、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这些译作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教育了一代革命青年,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

1940年5月,张仲实到了延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在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列学院和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担任马列学院编译部主任、中宣部出版科科长和党内教育科科长、政研室国际组组长等职。他在马列学院、陕北公学和女子大学讲授马列主义课程,并继续从事马列著作的编译工作。他参加了《列宁选集》20卷本译稿的校审工作,后来又参加了毛主席亲自负责编辑的《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一书的编选工作,他的译作受到毛主席的赞扬。l 947年初他率领延安中央慰劳团赶山西前线慰问,发现了刘胡兰烈士的英雄事迹,立即上报中央,并建议中央大张旗鼓地宣传她的事迹。中央同意了这个建议,毛主席亲自为刘胡兰烈士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1947年夏张仲实同志参加了全国土地会议,为配合中央研究土地问题,编了《马恩列斯毛论农民土地问题》,并在晋察冀中央局编党刊《战线》。在全国解放前夕,党中央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决定编一套《干部必读》,共12种。张仲实同志协助中央拟定了书目,并负责编辑了其中的三种《列宁斯大林论中国》、《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简史》。他为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和干部理论教育做了大量工作,为党的理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张仲实同志在中宣部先后担任出版处处长、国际宣传处处长,并兼任中苏友协总会副总干事和宣传部主任。1953年6月张仲实同志调任中共西北局宣传部副部长。1954年西北局撤销后,张仲实同志调任中共中央马思列斯著作编译局副局长。从此他把全部精力用于马列著作的编译工作。30多年来,他为完成党中央决定翻译的《马克思思格斯全集》、《列宁全集》和《斯大林全集》的任务,日夜操劳。他不仅积极参与翻译三大全集这一宏伟工程的组织领导,而且亲自审定部分译稿。这期间他还写了不少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章。在十年动乱中,张仲实同志受到打击迫害。张仲实同志曾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全国政协第四、五届委员和第六届常委。他还担任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统战理论研究会的顾问。

返回相关人物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5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