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
生活书店成立。
生活书店是在《生活》周刊社书报代办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鉴于国内政治形势严峻,反动派敌视《生活》周刊,所以采取对外以《生活》周刊社和生活书店两个机构的名义出现。《生活》周刊社为避免在政治上牵累中华职业教育社,从该社迁出,至环龙路(今南昌路)环龙别业(今南昌别业)二号办公。生活书店另觅陶尔斐斯路(今兴业路)42号为店址。
7月中下旬蒋介石派国民党将领胡宗南来上海邀韬奋谈话。早在几个月前韬奋写了一篇《我们最近的思想和态度》文章,其中提到“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必将在中国确立”,蒋介石极为愤怒。韬奋和胡宗南辩论了四个小时。最后胡宗南问是否拥护政府,韬奋回答:拥护政府抗日。韬奋说人民要求抗日,《生活》周刊如果不应顺民意,对政府也没有什么帮助。
秋季胡愈之病愈从上虞回到上海,大力协助韬奋编辑《生活》周刊,参加韬奋主持的每周座谈会,胡愈之在商谈编务、谈论时事形势之外,又提出政治思想问题,启发参加者的思想意识。胡愈之以伏生的笔名为《生活》每周写国际问题文章,以景观笔名写政治论文,《生活》的质量更加提高,受到社会各界重视。
蒋介石在前方组织军事“围剿”的同时,积极策划在后方进行“文化围剿”。胡宗南约韬奋谈话失败后,蒋介石的南昌行营发出密令,禁止《生活》周刊在河南、湖北、江西和安徽四省发行,在邮局内设立特务机关检查邮件没收《生活》周刊。约在9、10月间,上海邮局奉命停收《生活》周刊邮寄,并密令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派干员会同公安局守候各码头、各报贩停止送卖”。
《生活》周刊社同人为对抗反动派的摧残措施,组织自行车队分区递送本市订户;对外县读者,采用各种办法运送出去;对国外订户商请热心读者中的外轮船员,携带到国外口岸投邮,用各种办法冲破封锁禁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