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
《文学》月刊创刊。《文学》为一大型文学杂志。由傅东华、郑振铎主编。编委有郁达夫、茅盾、洪深、胡愈之、陈望道、徐调孚、傅东华、叶圣陶、郑振铎。特约撰稿人有鲁迅、巴金、老舍、田汉、周建人、张天翼、丁玲等。它团结与凝聚着众多的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建立起一个文化阵地。
7月《时事问题丛刊》开始出版。胡愈之主编。该丛刊着力分析国际形势,研究中国问题,征集近代史料,以帮助读者提高时事常识,每册几万字,不定期地出版。
7月8日生活出版合作社举行第一次社员大会。
生活书店的内部组织是生活出版合作社。会上通过由胡愈之起草的合作社章程。其中有三条原则规定——经营集体化、管理民主化、盈利归全体。合作社设理事会、人事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会上选举邹韬奋、徐伯昕、王志莘、杜重远、毕云程为理事,互选邹韬奋为理事会主席,毕云程为常务理事,徐伯昕为经理;选举孙明心、陈锡麟、孙梦旦等为人事委员会委员;选举艾寒松、严长衍为监事。
同月蒋介石通过黄炎培要韬奋扭转《生活》周刊立场。为了避免在政治上牵累职教社,双方正式签订脱离隶属关系契约,但规定《生活》周刊社以后在年终盈余内提20%作公益金给职教社。
7月14日韬奋被迫出国流亡。韬奋因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活动,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忌恨。6月间,该同盟负责人之一杨杏佛被特务暗杀,韬奋也名列“黑名单”。友好们劝其暂避锋芒,安排韬奋于7月14日离沪乘轮前往欧洲等地考察。生活书店交由徐伯昕负责,《生活》周刊编务委托胡愈之、艾寒松负责。
|